“正是!”朱国祚赞许地点了点头,“这事自然不易办,要遣得力使者前去。但陛下既然有意把女真诸部敕书厘清了,他们遵不遵大明之令,就关系到将来大明还认不认这些敕书了。汝愚,这件事,一定要办好。礼部尚书选定后,先要定下辅相、书相。我若能动一动,这大宗伯之位,我定然一力保举你。”
说罢认真地看着他:“开国两百余年,女真诸部敕书一事大明从来不去深究。如今陛下要办这件事,外藩事多矣,礼部事重矣!汝愚,勉之!若能在推举礼部尚书之前得到女真诸部明白回话,此事就万无一失。办好此事,礼部尚书舍你其谁?”
“……下官明白了。”方从哲作了个揖,“多谢大宗伯解惑。”
“来来来,说一说哪些主事、经历堪用,速速定下人手来……”
朱国祚这回志在必得,而一旦成功,已经经营了六年多的礼部为何不多留一些善缘?
但此时,也有一些人志在必得。
吏部尚书的廷推由叶向高暂领主持,他位高权重,也不打算挪窝,所以非常想提携一个得力心腹。
但众所周知,如今有资格参与廷推的人里,以鉴察院最多。
因为鉴察院还管着六科。
廷推原先就是三品以上加九卿、佥都御史、国子监祭酒有资格,各部三品以上一共就三人。都察院本就有两个都御史、两个副都御使,再加上两个佥都御史,一个部门就有六个参与廷推的资格。
后来陆光祖担任吏部尚书时,又奏请一事获准。那就是推选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各边总督及内阁大臣这些重要职位时,让六科都给事及十三道监察御史也参与其中。这样一来,都察院的名额更多,几乎一举成为压倒性的力量。
原先科道言官的立场也较为分散,那倒还好。
但现在科道言官都由鉴察院统管,这可就十分恐怖了。
不说沈鲤足以影响整个鉴察院体系二十七张票的去向,只要他能影响其中的一半甚至一小半,那么就能实质性决定最终推举出的正陪名单。
枢密院体系不再参与廷推,那便是御书房有总领中书大臣、通政使、翰林院掌院学士、詹事府詹事四票;施政院有总督政务大臣、户刑工三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光禄寺卿、太医院使十二票,进贤院有太常宰、吏礼二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太学祭酒、太常寺卿、鸿胪寺卿十票。
也就是说,如果廷推的是二品以上大员,鉴察院一家的票数都要多于另外三家之和。
好在廷推只是推出一正两陪,一共有三个名额。
这总共五十三张票里,争取到足够多的票数就足以进入大名单,后面则是看圣心属谁了。
朱国祚有把握进入大名单,而圣心一事,就要靠办好皇帝目前关心的这件事来争取。
方从哲帮他,他才好帮方从哲。
圣眷殊恩拔擢他为礼部尚书多年,朝堂之上,年富力强的朱国祚离位极人臣实在只有一步之遥,太多人愿意与他结这一个善缘。
而三届礼部会试、一次恩科会试,朱国祚又已经堪称多少新进的“恩师”?
京城里的密切往来,都被正在调整之中的厂卫更加勤心地关注着。
紫禁城里,朱常洛听着王安呈禀,微微笑了起来。
“不必盯得这么仔细。”他提醒了一下王安,“如今你是内臣之首了,提督锦衣卫事兼掌都知监,只用做好该有的察事归档之事。百官之察,在证不在预。没到事发查办的时候,不必让朕猜忌。”
王安心头一凛,弯腰称是。
朱常洛站起来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朕知道如今内臣是不如昔日威风了,权柄也渐少。你虽历练了这么几年,但要把内臣们管好,仍要谨慎。告诉下面的人,守好本分,朕又岂会薄待身边服侍的人?眼下,还没到为太监宫女们定下新制的时候。朕把财计和外患稍稍理顺之前,不要生事,不要添乱。”
“奴婢谨记!”
朱常洛离开了乾清宫,往坤宁宫那边走去。
三年来相对“闲”一些的日子到头了。
光宗耀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