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昌明号后面的计划,在这通州、天津一带,昌明号花大价钱购了一户勋臣在此的产业。
虽是奉了圣命,但能以市价买下来就不错了,真让那勋臣吐血?
将之改造成为昌明号在这既可往西去京城、又能承接运河北上、东向入海去朝鲜的私仓,就是一笔很大的银子。
而后还要做好防护。
张志征安排完了,又对其余的账房书办们说道:“南面报来的,不论漕军说的是几成,你们先都按照这个数字去算。我要的是漕军每年私运到临清、通州的新粮和其他各种货物大概的数字。”
账房书办们也不知道东家今年怎么忽然这么大的气魄,眼下竟要用这种法子估算一整条运河每年运漕粮时私带粮货的总规模。
张志征看着手中的账册,上面记录着某月某日从某种某卫购得多少货、价钱如何。
这本账……恐怕要在漕军里掀起腥风血雨。
那就不是他能关心的了。
运河上的漕军仍旧惯性地往北,该做的生意没落下。
有过特别联系的那些漕军,大着胆子做的手脚也没少。
皇帝的新旨意他们不知道,知道了也只瞧着与漕粮无关,看出了利害的也只能瞧见皇帝新增二十万两金花银、并且由南京代征只是一种安抚。
苏松常嘉湖五府的漕粮此刻终于进了长江北面的运河,过了扬州、淮安就在前面了,大约能赶在三月结束之前过淮。
这个时候,骆思恭也刚刚到达武昌府。
早年祖上跟着嘉靖皇帝去北京登基,骆思恭的祖籍可以说在这边,但他只是幼年时随父亲回来祭了一趟高祖等人。
现在到了武昌府,骆思恭只是吩咐道:“老三,你去长沙府等着,带上一百两,先买好粮。”
在长沙府的话,一百两银子大概能买到一百五十石粮。
青壮精兵,日粮一升五合便可足食。千卒行军,一日正好十五石粮。
一百五十石粮,可以支撑十日。
他安排着从长沙府到武昌府的沿途接应和供应,又规划着从武昌府顺江南下去南京的一路。
这个时间,二月二十七定下的旨意也已经最快速度到了勾容。
应天巡抚的衙署不在南京城,而是从万历二年开始迁到了这里。
“……臣……谢陛下恩典!”
自己写的辞表,现在皇帝恩准了,应天巡抚陈维芝就算是正式退休了。
两京官员补任的结果其实要来得更早,只不过陈维芝还在“站最后一班岗”,奔波于应巡各府,视察漕粮转运工作、春耕安排工作。
不像是已经老病不能任的样子。
但回来接了旨,就得退休。
一同从别处赶过来的,还有应天巡按牛应元。
他是陕西西安人,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如今年已四十三。
虽然巡按一方已经很不错了,但以他在江南官场的官声,朝中无人举荐的话,应该后面会成为南京都察院的一个闲置御史吧。
结果没想到直接升任,以左佥都御史巡抚应天。
它的全称是: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应天等府,这个等字,依时间段不同包含了应天、承天、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平、池州、徽州、宁国、安庆等府州。
现在给牛应元的旨意里,又有了新的划分。
除开了承天府、宁国府、安庆府、池州府、太平府、徽州府,却又加上了嘉兴、湖州。巡抚衙署,也要移到苏州。
牛应元一方面很意外、很激动,另一方面又不免在谢恩之后问道:“臣兼巡嘉兴、湖州,那浙江巡抚……”
“朝廷另有旨意,牛巡抚,接旨吧。”
任命的旨意到了牛应元手上,在这里已经呆了数年的他自然知道其中沉甸甸的分量。
如此一来,巡抚重心便是应天府、镇江府和苏松常嘉湖五府这核心地带了。
北人巡抚应天,职责如此安排,皇帝对他寄予厚望!
这样的任命改动,南京那边自然早就知晓。
光宗耀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