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漕河是个吞金噬银的无底洞。
摊开来看,平均每年花在维护河道通航上的费用要五六十万两。若遇到治河、治淮这种大工程,那便是一次性数以百万计的开支。
每年造船修船要二十余万两。
每年要按名册支付十二余万漕军的俸粮、运粮行银总计过百万两,这是分摊在地方。
每年要修建、维护漕军过程中的仓、闸、关等官方设施,这笔费用其实过两百万两,分摊在沿河地方。
而维持漕河河道的劳力消耗,因为大多是地方徭役,根本没计算进来,也无法真实计算。
所得只是一百万两金花银、二十一万多石白粮、四百万石漕粮、七大钞关加起来三五十万两税银罢了。
但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真的只能产生这么点效益吗?
不,看看淮安、临清、扬州这些沿河城市,流动人口已经直逼百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大明这条河,到底是为谁修的、为谁维护的?
光宗耀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