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状状闻言一愣:“你是说?”
“小刘,考考你,刚刚海报上看到哪些明星了?”
刘伊妃抱紧了路宽宽大的西装,还在调皮地踩他路灯下的影子呢,闻言做思考状。
“汤姆汉克斯、茱莉亚罗伯茨、哈里森福特,格温妮丝,还有。。。其他的我不太认识了。”
田状状恍然大悟:“好莱坞?”
“没错!”
汤姆汉克斯和茱莉亚罗伯茨不用多说。
哈里森福特是《星球大战》、《银翼杀手》和《夺宝奇兵》的主演。
格温妮丝是《艾玛》、《莎翁情史》、《钢铁侠》、《复仇者联盟》的主演。
“其实还有一个小刘没认出来,那位年龄最大的意大利女星,索菲亚罗兰。”
刘伊妃惊奇道:“是她吗?意大利永远的女神?”
“对,她也是奥斯卡影史第一个外籍影后,换言之,她身上也有好莱坞的标签。”
“田老师,难道你不觉得奇怪吗?”
田状状笑道:“被你一说是挺奇怪的,威尼斯什么时候这么待见过好莱坞的人啊!”
熟悉电影的朋友们都知道,威尼斯是三大里最反好莱坞的。
2001年威尼斯的口号是“打倒好莱坞帝国主义”。
2003年威尼斯的口号是“向好莱坞宣战60周年”。
那2002年呢?
叫“接受多元”。
原因就在于2002年威尼斯电影节主席换成了哈登。
不是那个被卡戴珊榨干的哈登,是前柏林电影节主席德·哈登。
他是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首次担任主席的外籍人士,推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计划。
这其中就包括邀请巩莉执掌本届评审团主席,还力邀了一众奥斯卡影帝影后。
这当然也在路老板的算计之中,毕竟主席和评审团都是提前几个月就公布的。
因此这部本来偏文艺性质的《爆裂鼓手》在叙事艺术和镜头语言上已经被路宽做了更改。
之所以之前找谢霆风,后面找周杰仑和刘伊妃这样的“流量”明星出演,就是想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做好平衡。
何况原片本来就是美国圣丹斯和金球奖的宠儿。
这也算是小小的顺水推舟了。
一路步行到下榻的酒店,路宽想先送刘伊妃先上楼。
没想到小姑娘执意要留下,还很乖巧地给两人要来柠檬水,坐在一旁双手托腮,睁着一双卡姿兰大眼睛听路宽白话。
路老板也不管她,让她见见世面也好。
“我觉得这一届威尼斯变数很大,纯文艺先锋的电影不一定吃香,所以还是紧赶慢赶坐了个末班车。”
田状状习惯性地想去摸胡子,却忘记已经被他自己剃光了。
刘伊妃插嘴:“那有巩莉姐姐在,我们岂不是很有机会?”
路宽笑着摇头:“评委会主席有话语权,但绝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大。”
“戛纳和威尼斯的奖项角逐规则,虽然是评委会一人一票去投,但是有点和国内的制度类似。”
“什么意思?”
“民主集中制!”
华娱:道士下山,开局尹志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