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实在想不出,为什么韩相公要收和平为弟子?”
“哈哈。哈哈。。
你说的对,确实不仅仅是因为你对西夏、辽国的关注,更不是你想到了挑起辽国内乱的建议,真正让韩某动心的是,你对大周、辽国、西夏三国形势的分析。
尤其是你对此次新政的查漏补缺,韩某已经在官家处听说,这种能纵观全局的能力,才是韩某真正动心的理由。
所有人都弃新政若敝履,其实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行政法的好与坏,更不在乎新政推行成功后,对大周的利好,只是关心新政带给他们的损失。
完全不能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件事,实为士林之耻也,韩某就是想让这些人看看,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行政有错,那便改之,何惧之有。”
“莫非朝廷要设新政试点?”
“和平果然聪慧,正是如此,你向秦王提起新政试点的建议,官家知道后甚是欢喜,便召富相、范相与韩某商议。
闻听你的建议之后,我等皆是拍案叫绝,新政只要不亡,早晚会证明它是对的,又闻听你想入翰林院,韩某便自请接待辽使正使。
若是你不愿意拜我为师,范相、富相也愿意收你为弟子。”
这有些不好拒绝了啊。
国公之位、名相为师,手握兵马数万,这些东西加到身上,自己还能老老实实的当着臣子,开玩笑的嘛。
再犹豫,都有点对不住穿越者的身份了。
“和平愿意拜韩相公为师,只是今日仓促,等明日和平一定备上厚礼,前去韩相公府上拜师,还望韩相公不吝教诲。”
“好,韩某可是知道,和平你经营出来的曹氏商行货通天下,不过厚礼倒是不必了,白云笺的白纸韩某特别喜欢,北风烈的白酒也不错,如此便够了。”
“多谢老师教导。”
“和平无需多礼。”
现在曹和平相信了,相信这个韩琦真有历史上那个拜相三朝、立二帝的能力,别的不说,这文官厚脸皮的本事高深莫测啊。
-----------------
次日,曹和平带着礼物到了韩府,顺利的进行了拜师仪式,不过没有外人在场,但是消息还是很快的就在汴京传开了。
保国公世子拜师韩相公,知道的会心一笑,不知道的闻此都觉得要炸了,这是什么操作,新党怎么跟武勋勾结起来了,这是要反啊。
三日后,嘉佑三十二年十月初八,首相吕夷简上书官家,弹劾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结党营私、欺罔擅权、怀奸不忠等一十三条罪状。
时任正奉大夫夏竦,同时上书揭发石介曾向枢密副使富弼写信,诬称石介已为富弼起草了废旧立新的诏书,以陷范仲淹、富弼、石介等于大逆不道之罪。
次日,皇帝‘无奈’连下数道旨意,罢范仲淹参知政事,知怀州,兼招讨使,罢富弼枢密院副使,知定州,兼京北西两路安抚使。
韩琦也被罢免枢密院副使,但是保留了参知政事的头衔,知真定,进位资政殿大学士,又加观文殿学士。
罢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等人官职,尽数都安排到京北西路各州为官,至此,所有在朝中主导新政的官员,尽数被下放。
又下旨废除科举新法,恢复旧制,并决定次年八月加恩科取士。
同日,曹和平承袭爵位的诏书下发。
诏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曹锟乃保国公世子,年少才敏,文武兼备,特许承袭保国公爵位,任镇州节度使,判真定铁骑,兼辽国使团接待正使。
“臣曹锟,谢官家隆恩。”
“恭喜国公爷,贺喜国公爷,陛下还有口谕传下,请继续接旨。
朕命你办完辽国特使的接待差使之后,即刻入国子监进学,参加明年恩科会试,此期间务必认真读书,不得有误。”
这算是给自己一个当文官的机会吗?
这一帮子新政大佬齐聚京北西路,肯定是各方势力的综合磋商的结果,政治真是个婊子啊,怎么打扮都好看。
诸天影视:我只为求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