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考试的内容乃是“试义”,考生需就一篇经典文章谈论自己的理解。
为了让答案出彩,祝澜决定冒一些小小的风险,在不违背这个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隐晦地融入了一些后人所作出的理解。
部分观点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或许有些超前,但如今朝廷想要选拔改革人才,这或许也是脱颖而出的最佳机会。
第三场策论的题目是“明辨赏罚之至论”,此题涉及奖惩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要求探讨如何合理地进行赏罚以体现公正之道,并促进国家安定与发展。
此题目倒不出祝澜的意料。
今年负责出题的乃是礼部大人周显清,周显清出身吏部,曾任吏部侍郎。祝澜曾遍阅其文章,归纳后发现这位周大人曾多次上书,谏言完善朝廷奖赏制度一事,认为应该“赏功不赏德”。
祝澜思索之后,用铅笔快速写下了自己的题目——“论赏罚之理:功德并赏,明法立国。”
也得亏岑松柏先前回信开导,君子和而不同,祝澜并不会选择一味迎合周大人的政见,而是选择在其关注的领域深入研究,如实谈论自己的看法。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收卷官开始挨个号舍收集考生的卷子。收卷之时,只见大部分考生面容憔悴,更甚者神情恍惚。
负责祝澜所在号筒的收卷官来到祝澜面前时,见号舍内的女学生面色红润,气定神闲,精神状态极好,连头发都梳得一丝不苟。
一袭青衫,正端坐于号舍之内,面前的木桌上笔墨纸砚俱已收纳整齐。
收卷官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卷子上的名字,只觉有些熟悉,再一想,似乎前几年有一位年纪极小的县试女案首便叫祝澜。
收卷官心中暗许,端看此子的状态,便知日后必能成大器。
贡院的大门终于打开,数千考生们踏着或虚浮或轻快的步子走了出来,祝澜也在其中。
她在约定好的地方等了片刻,见到了一同走出来的乔悠悠和肖婉。
“澜澜,多亏你想出这种办法制作泡面,哈哈,我还加了点自制的酱料进去。
你都不知道,我在号舍里面都能听到隔壁流口水的声音!”
乔悠悠兴高采烈地说着,看来考得不错,肖婉也是面带微笑。
梁舟和周达也出来了,与祝澜三人说着话,交流各自的作答情况。
五个人在贡院外等了许久,直到贡院里的考生们都快走光了,也没见到赵思成的身影。
她办个同窗宴,满朝文武都来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