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真实的川剧幕后故事

发布:小编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川剧,曾有“蜀戏冠天下”的美誉。然而,大部分人对川剧的了解仅限于电视剧里频繁亮相的变脸跟吐火。川剧在四川如何生根发芽,又为何能成为蜀地艺术“扛把子”?欢迎收听《冷历史会说话第五季:趣说川剧史》,让我们一起去触摸那些台前幕后的冷历史,感受“剧美天府”的热新闻,再次爱上川剧。

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是:你不会不认识,川剧“祖师爷”竟然是他!

要说到刻在四川人DNA里的东西,川剧绝对算一个。川剧剧目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足见其内涵丰富。这第一期,我们就追根溯源,从川剧的“祖师爷”开讲。

以前的川剧老戏班子有个习俗,上台之前要拜一下“祖师爷”。不仅川剧,这个习惯在不少剧种存在。不要以为他们拜的“祖师爷”是哪位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大家,其实是开创开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

在戏曲界,有一句老话叫“蜀戏冠天下”。那是因为成都的戏剧,在唐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原因就是李隆基曾逃难到过成都,带来不少乐工伎巧,促进了戏剧的发展,成都便成为全国戏剧最活跃的地区。

真实的川剧幕后故事图1

当时的戏曲行当又叫梨园行,是由唐代长安城中的梨园所得名。梨园是当时皇宫训练和管理戏曲演员的地方,成员由李隆基亲自挑选,光优秀的乐师就有三百人,加上能歌善舞的几百名宫女,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皇家歌舞团”。这些人在梨园排练,由李隆基担任梨园的“崔公”,相当于现在的院校校长,并亲自担任指挥。这是我国第一所综合性的皇家音乐舞蹈戏曲学院,放在今天就算是中央戏剧学院。

李隆基这个文艺青年,不仅是欣赏戏曲,他参与到创作了《霓裳羽衣》等。同时,在他的要求下,贺知章、李白等文人都曾为梨园编写过节目。李龟年、张野狐等等音乐家也来到梨园,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艺术殿堂。

戏子伶人在当时一直是受欢迎却不受尊敬的职业,李隆基却把表演事业推广到了官方的高度,难怪会被尊为“梨园之首”、戏剧祖师了。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旧戏班还设唐明皇神位,逢年过节或收徒谢师都要祭拜。

除了李隆基,历史上还有一位热爱戏剧的李姓皇帝——李存勖。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被称为“戏子皇帝”。为什么呢?他自幼便喜欢看戏唱戏,所以继位之后不理朝政,就爱演戏,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一次,李存勖在吊嗓子,唱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一位伶人抬手便扇了他一个耳光,把其他伶人吓懵了。这位伶人说道:“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还呼喊谁呢?”结果呢,李存勖非但不怒,还给他封了官。

虽然有这样两位皇帝的热爱,但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优伶还是难登大雅之堂。而艺术的境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起了根本的变化。剧团和艺人的面貌随着整个中国地位的提高,在华夏民族文化殿堂,乃至在国际剧坛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川剧艺术也在这一历史性变革中,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每周二和周五,《冷历史会说话第五季:趣说川剧史》期待您的聆听。下期节目我们将为您讲述——虎蟹蝶鸭蛇?走进脸谱中的动物园!想回顾往期内容,欢迎关注"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和“首屏新闻”客户端,我们每期节目的文字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哦!

注:喜马拉雅搜索专辑“冷历史会说话”即可收听节目,关注“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和“首屏新闻”客户端可了解更多内容哟~

监 制:楚彦 唐明 陈浩 侯敬文 蒋娜

制作统筹:赵梓君

文 案:李雪艳

配 音:张元灏

音频剪辑:徐蕾

封面设计:谢冠男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教育知识